目前,在倡導綠色施工的背景下,揚塵污染問題依然比較嚴重。施工現場道路硬化、設置綠化帶、灑水車灑水是多數施工企業采取的常用方法。但在秋冬春季節,植被干枯或尚未長出,沙塵暴肆虐、揚塵污染異常嚴重的情況下,以上處理方法并不能完全解決揚塵污染問題。
1、揚塵污染源
北方黃土平原地區土質疏松,冬季西北風頻繁且風力較大。當風力達到二三級時,便可形成揚塵污染,它是建筑工地的主要污染源。其次還有土方開挖后灑落于地面的灰土及水泥、建筑廢棄物形成的粉末等。
2、目前常用的解決揚塵污染的措施及缺點
2.1密目網遮蓋
在污染源上遮蓋密目網是目前廣泛使用的方法,但該方法存在以下缺點:
2.1.1占地面積較大的施工場地將耗用大量的密目網,成本較高。
2.1.2密目網結實程度低,易破損,污染源容易通過破損處散發出來。
2.1.3密目網只能控制被遮蓋的污染源,散發在空氣中的污染源仍然在肆虐著,影響環境質量。
3 塔吊噴淋降塵系統的工作原理
3.1塔吊噴淋降塵系統簡介
塔吊噴淋降塵系統是安裝在塔吊上的灑水系統,利用塔吊自由旋轉的功能達到現場360°降水除塵的目的。與普通噴嘴水霧降塵相比,塔吊噴淋降塵系統降水高度較高、水壓較大,容易將彌漫在空氣中的粉塵、顆粒吸附,達到完全除塵的目的,同時可用于混凝土養護。
其原理是利用高壓水泵將蓄水池中的水提升到塔吊懸臂噴頭處,噴出的水滴與空氣中的固體粉塵粘結,增加其重力而使其自由下落,物理學上稱其為重力沉降。由于粉塵等固體顆粒物在空氣中呈弧線運動,無法驟然改變運動方向,當其向噴灑而出的水滴運動并與其仍存在一定距離時,便開始繞著水滴所形成的拋物線做繞流運動。粉塵等固體顆粒物與水滴發生碰撞時,塵粒便會與水滴接觸濕潤并被攔截下來,物理學上稱之為攔截補塵作用。
3.2塔吊噴淋降塵系統灑水面積的計算與控制
塔吊隨著層高的增加逐漸頂升,同樣壓力的水,不同高度的噴頭(或塔吊),噴灑出的水滴流量面積是不同的。噴頭噴發出的水滴以錐體的形式灑落于地面,錐體中心線與地面的夾角稱作霧化角,用α表示;噴頭高度用h表示。則每個噴頭的噴灑面積為S= (h*tanα)2。施工中采取單獨控制每個噴頭的方式控制灑水量。
3.3塔吊噴淋降塵系統為智能噴淋系統
安裝自動控制系統定時定點對施工現場進行噴水降塵。如從早晨6點開始到下午8點為其工作時間,每小時噴灑一次,每次噴水5-10分鐘,無需人工控制,隨時對現場環境清潔無污染。
6.相關注意事項
4.1該噴淋系統噴灑用水可采用基坑降水、地下水或收集的雨水,但不建議循環用水,因為循環用水中含有大量粉塵等污染物,容易造成二次污染。水量不夠時,可用自來水補充。
4.2應使用具有相應資質的單位和人員進行安裝。
4.3水流在輸送過程中容易產生靜電,應做好接地連接。
4.4塔吊標準節加節時,供水立管應同步接長。要計算好垂直供水管的長度和根數,每根長度以塔吊標準節長度為宜,利于同步。
4.5根據現場污染程度確定噴灑次數、噴灑間隔和噴灑時間,不能造成地面泥濘現象。壓力泵應達到要求壓力,將蓄水池中的水送至指定高度。如壓力泵壓力不足時,須在塔機上安裝二次增壓泵。
5 總結
塔吊噴淋降塵系統有助于建筑施工的文明化進程,是綠色施工的重要組成部分。其取材方便、成本低,且可充分利用基坑降水、地下水資源和雨水,利于節水,適合施工企業廣泛推廣應用。